以及中成药银可络、抗感冒药银得菲与保健品巨能钙、金樽等。
事实上,除商超、母婴店等传统渠道外,医务渠道已成为很多奶粉企业的另一重要销售渠道。新闻背景据9月22日央视《东方时空》报道,知情人士再度向央视记者提供了多美滋公司各区销售人员之间的邮件往来。
而此前不久,有报道称,多美滋为了垄断新生儿出生后的第一口奶,通过直接提成,支付赞助费、车马费等多种方式向妇产科医生及护士行贿。医院为什么成了众矢之的?如何阻断医务人员腐败、如何建立合理的监督惩罚机制需要思考。此外,在多美滋公司2013年前5个月的销售情况表中,单独有一栏纯医务增长(在医院由医生完成的销量),以今年2月为例,该增长率在各省份均超过10%,个别更是接近60%。多美滋回应第一口奶贿赂事件:十一前公布结果 2013-09-25 05:00 · 王之远 之前有报道称,多美滋为了垄断新生儿出生后的第一口奶,通过直接提成,支付赞助费、车马费等多种方式向妇产科医生及护士行贿。一位不愿具名的国家食药总局专家表示。
针对21日再度被曝行贿7省区医务人员细节,深陷贿赂门的知名奶粉企业多美滋公司昨晚发表声明,称多美滋非常重视央视的报道,已于数日前启动了事件调查。和医药企业一样,奶粉企业的商业贿赂行为也在向医院蔓延。对于50种罕见遗传病,根据序列位点基本可以确定当前或未来是否会患该种疾病,因为遗传因素在这些疾病中发挥主导作用。
某些基因位点的差异可能导致某种药物对一些病人更为有效,而另一种药物对患有同类疾病的另一些病人更为有效。第一代测序技术发明于1975年,上个世纪末人类基因组计划利用该技术历时10多年,花费约30亿美元完成了人类基因组草图的绘制。当前各国政府都投入巨资在生命科学领域,就是想早一天解开生命的奥秘,想要像精确控制飞机、火箭上天一样,来对疾病进行精确的干扰与治疗。Google投资的另外一家公司—23andMe也是这个领域商业应用的佼佼者。
在个性化治疗方面,研究者关注的是患者之间的基因序列差异与药物敏感性的对应关系。这种个性化药物反应正是当前研究的热点。
应用范围:不仅限于癌症癌症个性化诊断与治疗目前有两种主要的应用,一种是针对正常人,通过测定已知的与癌症相关的基因序列位点,来推断其未来罹患某种癌症的概率。就在前不久,英国Oxford Nanopore Technologies公司宣布将在2013年11月底启动其纳米孔测序仪的早期试用计划,这项技术不管是在测序准确程度还是在仪器使用便利性方面都有望将测序应用推上一个新的台阶。2007年第二代测序技术的发明,使得基因组测序的大规模应用成为可能,速度大大提高,成本大大降低。上万篇的研究论文陆续报道了与视网膜黄斑变性、乳腺癌、前列腺癌、白血病、冠心病、肥胖、银屑病、糖尿病、精神分裂症、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的全基因组分析结果,但是,除了一些遗传病,绝大多数疾病的致病原因中,基因序列变异的贡献很小,因而无法作为有效的诊断标记。
用户只要邮寄一小管唾液过去,就能拿到最多248项检测指标,包括是否患有50种罕见遗传病的诊断,21种药物过敏程度的预测,120种具有遗传因素的疾病的患病概率,以及头发颜色预测、有没有雀斑基因等一些体征性状。测序技术的飞速发展将推动DNA序列数据的大量积累,同时伴随着相应的个体疾病、体征等数据的积累。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当前的大多数基因序列位点的检验与疾病预测就好像算命一样,是一种信则有,不信则无的状态,无法保证检测的准确率,但是人对未来与未知的好奇与渴望能为这项技术撑起一片市场,毕竟,一些古老的算命技术都能有各自的市场呢。公司提供的是癌症全基因组测序服务,医生能够参照测序结果为患者提供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如图1所示,Beronja等人在筛查研究工作中发现,β连环蛋白对正常表皮细胞的生长起到了负向调控的作用。在20世纪90年代发现的RNA干扰技术又给科学家们提供了一条新的研究基因功能的途径,RNA干扰技术可以通过小RNA分子(small RNA molecule)与目标mRNA结合,并使其降解的方式,特异性地抑制某个基因的表达。
除此之外,这些与Ras所诱导的细胞增殖作用相关的基因是所有细胞异常增殖的作用基础吗?不同的组织是否进化出各自不同的内环境稳态控制机制呢?这些都是非常值得研究的问题。在本期《自然》(Nature)杂志的第185页上,Beronja等人将向我们介绍全世界首次用RNAi技术进行的活体(小鼠胚胎)全基因组筛查研究工作,他们的目标是找出与非黑素瘤皮肤癌(non-melanoma skin cancer)形成有关的基因。
与此同时,β连环蛋白还是Lef1/Tcf转录因子家族成员一个非常重要的辅因子(cofactor),而Lef1/Tcf转录因子家族成员则正是Wnt信号通路的效应因子。β连环蛋白是粘着连接(adherens junctions)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粘着连接是一个蛋白复合体,位于上皮组织细胞和内皮组织细胞之间,所以β连环蛋白在细胞之间的粘附作用当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与β连环蛋白一样,Mllt6蛋白也是因为Ras基因突变而恶变的肿瘤细胞增殖所必需的因子之一。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当进行到孕中期(mid-gestation)时,外胚层(ectoderm)的表面会逐渐发育成表皮,并慢慢成熟成为一种不通透的皮肤保护屏障,同时也会发育出毛囊(hair follicle)等皮肤附属结构。β连环蛋白与正常细胞和癌变细胞的关系。在Mllt6基因的启动子上有多个Lef1/Tcf转录因子的结合位点,这说明β连环蛋白可以通过Wnt信号通路对Mllt6基因的表达起到调控作用,即Mllt6基因是β连环蛋白的下游靶标因子。
他们发现的某些基因可能还与表皮附属器(epidermal appendage)的形成有关,而不仅仅是与细胞的增殖有关。从胚胎的角度研究肿瘤发生问题 2013-11-04 06:00 · 林东昕 科学家们利用RNA干扰技术(RNA interference techniques)对正在发育当中的小鼠胚胎(mouse embryos)进行了全基因组筛查(genome-wide screen),发现了一些与皮肤癌(skin cancer)相关的新线索。
非黑素瘤皮肤癌是最常见的肿瘤之一,是由皮肤外层的表皮细胞(epidermal cell)恶变而发生的一种疾病。所以Beronja等人进行了这种研究,他们对RNAi操作开始时和RNAi干扰9.5天之后的小鼠胚胎进行了比较,主要比较了细胞中shRNA的丰度,结果就发现了被抑制之后能够促进细胞增殖,或者抑制细胞增殖的基因。
早期的非黑素瘤皮肤癌研究发现,Ras基因家族(Ras gene family)成员是非黑素瘤皮肤癌致病基因,但是由于技术的限制,不能在单细胞水平对Ras基因的活性进行研究,所以无法了解其它基因在非黑素瘤皮肤癌,以及其它肿瘤发病过程中起到的致病作用。由此可见,β连环蛋白对于多个非常重要的细胞基础进程都起到了调控作用。
之前有人发现,Mllt6基因的染色体转位(Chromosomal translocation)异常与混合型髓性白血病(mixed myeloid leukaemia)的发生有关。虽然Mllt6蛋白的确切功能现在还不清楚,但是我们已经知道,该蛋白与Dot1a组蛋白甲基转移复合体(Dot1a–histone methyltransferase protein complex)在胞内的亚细胞定位有关,也能够对几个特定的基因网络(gene network)起到调控作用。由于发育中的表皮细胞是以一种非常保守的(reproducible manner)方式进行分裂增殖的,所以任何RNAi序列,只要它们能够改变表皮细胞正常的增殖速度,那么就可以通过确定整个RNAi库中这种RNAi序列数量(增加或者减少)的方法发现它们。之前的研究也发现,β连环蛋白与非黑素瘤皮肤癌的发生有关,也发现如果表皮细胞不表达这种蛋白,也能够促使细胞增殖(hyperproliferation),Beronja等人的发现也符合前人的这些研究成果。
之后的试验发现,这种作用与β连环蛋白在维持表皮细胞之间的粘着连接复合体(adherens-junction protein complexes)方面的作用有关,如果破坏了这种连接复合体,就会影响控制正常细胞生长的接触抑制机制(contact-inhibition)之前已经有人发现β连环蛋白与多种恶性肿瘤疾病相关,但是Beronja等人这一次在表达了Hras1蛋白的异常增殖细胞当中还筛到了另外一个基因,那就是Mllt6基因。他们研究获得的大量信息为我们将来开展全面的计算机数据分析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之后的体外试验又发现这个负向调控作用是不依赖于Wnt信号通路的,而是与细胞之间的接触抑制作用相关。但是其中有一些因子在肿瘤与正常组织的维护方面似乎起着截然相反的作用。
一直以来,科学家们在研究某个基因的功能时无非就只有两种方法,要么就是敲除这个基因,或者下调其表达量,要么就是提高其表达量。Beronja等人进行了两次筛查,分别寻找了与细胞正常发育有关,以及与细胞癌变(通过诱导Hras1基因表达的方法促使细胞癌变)有关的基因。
在这两次筛查当中都发现了同一种基因,那就是β连环蛋白(β-catenin)编码基因,但是该基因对这两种情况下的细胞增殖却起到了截然相反的作用。可是到目前为止,科学家们也只是利用RNAi技术对体外培养的细胞进行过全基因组筛查研究,这种细胞层面的研究方法不能涉及生理状态下细胞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可我们都知道,这些相互作用对于正常的组织行为,或者癌变等异常的病理改变才都是最重要的。Beronja等人开展的这项崭新的全面式研究给我们提供了大量的信息。可之前有一项研究发现,在表皮细胞中表达抑制型的(inhibitory form)Lef1,阻断Wnt信号通路之后对肿瘤的形成造不成明显的影响。
因此,我们还需要开展更多的研究,深入了解β连环蛋白以及Wnt信号通路对肿瘤的影响作用和意义。他们的方法就是借助慢病毒载体(lentiviral vector)在小鼠胚胎外胚层表层细胞里表达shRNA(这种RNA在细胞内表达之后会进一步被切割成RNAi分子)。
Beronja等人之前已经发现了一种可以在发育表皮中进行RNAi操作的方法。不过我们还需要进行更进一步的研究,以确定β连环蛋白是否直接调控了Mllt6基因?是否这两个因子就足以促使细胞过度增殖?或者Mllt6蛋白是否通过其它信号途径发挥了促癌作用?这些问题都是非常重要的问题,因为这决定了开发靶向药物所需要确定的作用靶点问题。
现在他们已经将这项技术发展到可以对表皮细胞的全基因组(外显子组)进行筛查,这主要归功于他们有了一个针对小鼠细胞当中每一mRNA的shRNA文库。Beronja等人认为,这种作用可能与β连环蛋白在Wnt信号通路中的作用有关。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简傲绝俗网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